红军大学(兴国网)

老子+马克思:道德哲学与文化交融的新征程

时间:2025-04-06 22:44点击:10

‌  老子+马克思:道德哲学与文化交融的新征程

  作者:朱云川

  一位大学教师说:“通过研究,我发现马克思、老子、毛泽东等他们的思想灵魂是一样的,立场也是一样的,他们之间好像有一种无言的对话。”

  一位网友说:“中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与黄老道学一脉相通,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最佳载体。马克思与老子的完美结合,终将被人类理解,必将走向世界。”

  

  《老子+马克思:开启道德哲学与文化交融的新征程》

  

  尊敬的各位听众:

  大家好!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一同探讨马克思主义与《老子》的“双创二结合”这一意义深远的话题。

  “双创二结合”,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的智慧结晶,也是在新时代推动理论创新与文化发展的重要指南。

  当我们聚焦于马克思主义与《老子》的结合时,我们发现这是两种伟大思想跨越时空的对话,蕴含着无限的潜力与价值。

  从背景上看,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历程中始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石。

  然而,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老子》所代表的道家思想,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沉淀,蕴含着深邃的哲理。

  《老子》中“道可道,非常道”的思想,启示我们去探寻事物背后深层次的、难以言说的规律。这种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对客观规律的探索有着某种内在的契合性。

  在党的发展进程中,我们认识到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与包括《老子》思想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理论扎根于中国大地,推动中国不断发展进步。

  从意义的角度出发,这种结合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与《老子》的结合能够为马克思主义注入新的活力。《老子》的辩证思维,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的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相互辉映。

  这种结合可以使我们从不同的文化视角来理解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思想,让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中展现出更加多元、更加适应中国国情的理论形态。

  同时,这一结合也为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提供了重要遵循。《老子》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我们能够对《老子》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例如,《老子》中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原本是一种治国理政的理念。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结合现代社会治理的实际,我们可以将其转化为倡导政府在治理过程中遵循规律、谨慎行事、不过度干预市场和社会的道德经济学思想。

  这种结合不仅让古老的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而且推动了文化创新,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增添了独特的元素。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与《老子》的“双创二结合”更具有深远的价值。

  伟大复兴的征程需要强大的理论支撑和文化自信。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框架,而《老子》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

  二者的结合能够让我们在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

  在国际舞台上,这种结合也将展示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理论创新能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总之,马克思主义与《老子》的“双创二结合”是一项伟大的理论与文化工程。它要求我们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与《老子》思想的内涵,找到二者的契合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

  让我们积极拥抱这一理念,为推动中国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丰富人类思想宝库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共同主义ABC赞赏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