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大学(兴国网)

‌中外哲学家避免“发疯”的天条戒律

时间:2025-04-18 06:01点击:8

  ‌中外哲学家避免“发疯”的天条戒律

  作者:朱云川

  朱云川老师指出:一是道法自然,立足真实,翔于逻辑,终于现实。二是拒绝东拼西凑,回归道德哲学体系,真理止于正确。三是放弃标新立异,服务现实生活。

  老子《道德经》、吴承恩《西游记》、马克思现实主义哲学、朱云川《文明自信》,都有三个共同特征:一是法于自然,以真实为依据。二是合于道德,以活人为依据。三是用于现实,成就圣贤人生。这三个特征,就是古今中外哲学家避免发疯的三条原则。

  

  《古今中外哲学家避免发疯的智慧:三条原则的启示》

  

  尊敬的各位同胞:

  大家好!

  今天,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个既神秘又极具现实意义的话题——古今中外哲学家如何避免发疯。这不仅是哲学家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也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息息相关。

  朱云川老师为我们指出了三条路径,而从老子《道德经》、吴承恩《西游记》、马克思现实主义哲学、朱云川《文明自信》中,我们又提炼出了三条共同特征,这两者实则是殊途同归,共同构成了古今中外哲学家避免发疯的三条原则。

  第一条原则:道法自然,始于真实,翔于逻辑,终于现实;法于自然,以真实为依据。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理念深刻地阐述了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老子的哲学是从对自然和现实的深刻观察中得来的。他看到了水的柔弱却能攻坚,从而悟出“上善如水”的道理;看到了事物发展的循环往复,才有“反者道之动”的论断。这些思想并非凭空想象,而是立足真实的世界,通过严谨的逻辑思考,最终回归到对现实的指导。

  再看马克思现实主义哲学,马克思深入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中,观察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劳动条件等真实情况。他发现了剩余价值的存在,这一发现不是偶然的臆想,而是基于对大量经济现象的分析,遵循着严密的逻辑推理。马克思的理论从现实中来,又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变革提供了现实的指导意义。

  《西游记》虽然是一部神话小说,但其中也处处体现着法于自然、以真实为依据的原则。唐僧师徒四人西行取经,一路上所经历的山川地貌、气候变化等都是自然的反映。而他们所遇到的妖怪,往往也有着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现象的影子。吴承恩通过对这些自然与社会真实元素的艺术加工,构建了一个奇幻而又富有哲理的故事。

  朱云川《文明自信》同样倡导从我们自身文明的真实内涵出发。我们的文明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只有深入挖掘这种真实的文明基因,才能建立真正的文明自信,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对于哲学家来说,遵循这一原则就像是在坚实的土地上建造大厦。如果脱离了自然和真实,哲学思想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没有逻辑的串联,思想就会杂乱无章;而不能回归现实,哲学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就如同无根之木,难以稳固,容易在虚幻的思想漩涡中走向疯狂。

  第二条原则:拒绝东拼西凑,回归道德哲学体系,真理止于正确;合于道德,以活人为依据。

  《道德经》中的道德观念是贯穿始终的。老子认为,道德是一种自然的、符合人性本真的规范。他倡导人们遵循道德,如“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也”,这种道德观念是基于对人的尊重和关爱,是一种积极的、有助于人类和谐共处的准则。

  《西游记》里的唐僧师徒四人,他们各自的性格和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道德的约束。唐僧的慈悲为怀,孙悟空的正义勇敢,猪八戒虽然有些小毛病但也不失憨厚善良,沙僧的忠厚老实。他们在取经途中,不断面临各种考验,这些考验不仅仅是对他们能力的挑战,更是对他们道德品质的锤炼。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在活生生的人的行为和选择中体现出来的。

  马克思的哲学有着强烈的道德诉求。他关注无产阶级的命运,致力于消除阶级压迫,追求人类的平等和自由。他的理论体系是为了广大的劳动人民,为了让每一个人都能过上有尊严、幸福的生活。这种以活人为依据的道德追求,贯穿于马克思现实主义哲学的始终。

  朱云川《文明自信》中的文明自信,也是建立在合于道德的基础之上。在活人的世界里,不同人格意味着不同的文化和文明,只有自然人(活人)的文化选择和生活方式,才是值得拥有的。这种道德观念有助于构建一个包容、和谐的世界,避免因文化冲突而产生的混乱和疯狂。

  哲学家若想避免发疯,就不能将各种思想随意拼凑,而应回归一个完整的、基于道德的哲学体系。真理不是无边界的,它必须符合道德的要求,以活生生的人为出发点和归宿。否则,思想就会陷入混乱,如同没有方向的船只在茫茫大海中漂泊,最终迷失自我。

  第三条原则:放弃标新立异,服务现实生活;用于现实,成就圣贤人生。

  老子的《道德经》虽然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但它对现实生活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例如“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一思想为治国理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于个人而言,遵循老子的思想,可以让我们在生活中保持一种平和、谦逊的态度,从而实现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

  《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他们西天取经的目的就是为了将佛法带回东土大唐,普度众生。他们在取经的过程中,克服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将自己的理想付诸实践,最终成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也实现了自己的圣贤人生。

  马克思的理论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无数的革命者和建设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投身于改变社会现实的伟大事业中。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先锋,成就了自己的“圣贤人生”。

  朱云川《文明自信》鼓励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传承和发展自己的文明。通过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文明素养,在现实中实现个人价值,走向一种更高尚的人生境界。

  哲学家如果一味地追求标新立异,而忽视了哲学对现实生活的服务功能,就容易陷入自我陶醉的虚幻世界。只有将哲学思想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致力于服务社会、提升人类的福祉,才能在理性的道路上稳步前行,避免陷入疯狂的思维陷阱。

  同胞们,这三条原则——道法自然、回归道德体系、服务现实生活,是古今中外哲学家避免发疯的智慧结晶。它们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也有着深刻的启示。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要像哲学家们一样,尊重自然规律,坚守道德底线,积极服务社会,努力成就自己的圣贤人生。

  愿我们都能从这些伟大的智慧中汲取力量,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保持清醒的头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共同主义ABC赞赏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