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07 11:19点击:13
新时代下的守正创新:构建中国新文化
今日推荐:
作者:朱云川
亲爱的同胞们: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新时代,我们面临着诸多的机遇与挑战,而坚持守正创新成为了我们前行路上的关键。今天,我想和大家深入探讨一下,在新时代,我们如何做到守正创新。
有人对朱云川老师说,他的共同主义哲学思想虽与中央文化精神一致,但与传统观念格格不入。他身处社会低层,面临着庸劣塞道的困境,被承认的机会微乎其微。朱老师的选择是什么呢?他坚定地选择了坚持到底。这就是一种态度,一种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态度。
2024年11月30日,《求是》杂志 2024年第 23期,以《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全面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月至2024年8月期间有关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的重要论述。巧合的是,这一天朱老师 55岁的生日。
那具体怎么做呢?这就涉及到科学的方法了。
首先,当我们面对传统教科书的马克思主义失误时,守正就是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的四篇经典文章,那是我们的根基。这四篇文章,包括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及其七篇序言。这就好比是一座大厦的基石,我们不能动摇。
而创新则是在《共产党宣言》的基础上实现理论的大突破。我们要实现四个回归:从无产阶级回归活人本体,从传统教科书回归经典原著,从社会主义回归共产主义,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回归现实运动。这就如同给大厦添砖加瓦,让它更加稳固且富有活力。
其次,面对当今官学中崇洋媚外迷信西方的现象,守正就是坚持中国的道德哲学。
我们知道,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创新就是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哲学为突破口,真正实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我们可以以康德、黑格尔、尼采的言论为依据,揭示老子《道德经》对西方哲学家的根本性影响。
我们要证明四个结论:西方哲学史始于斯宾诺莎,古希腊哲学只是中国明朝思想伪史,西方文明只是中华文明中的坏东西,西方人信仰的上帝在中国道德哲学。这并不是盲目自大,而是基于事实的文化自信的重塑。
最后,针对民间的儒家文化中庸统治的情况,守正就是坚持立天定人,道德领导仁义。而创新则是扬道墨弃儒法,拯救中国人的圣贤精神,实现人类思想大解放。
我们可以运用老学三原则“以老解老,道法自然,易知易行”,实现老子《道德经》的万说归一,以《老子正本》完成黄老道学统一。
以老子 + 马克思为学术创新空间,以《文明自信》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形成《老马识途》四门核心课程为依据的人民新教材体系。
以《文明自信》和天爵榜原理为评审依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和优劣性作出公正评价,完成去伪存真,扶正祛邪,扬善抑恶的新文化建设。
同胞们,建立中国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关键不是不同思想盲人摸象的社会实践问题,而是理论不彻底引发思想混乱的文化危机问题。
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守正创新,就是要从各个方面入手,无论是对待马克思主义、对待西方文化还是对待传统文化,都要有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构建起属于我们自己的新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屹立不倒,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总结:
在这篇演讲稿中,我们以朱云川老师的事例引出新时代坚持守正创新的话题。分别从面对传统教科书马克思主义失误、官学崇洋媚外、民间儒家文化中庸统治三个方面阐述了守正创新的具体内涵和做法。
强调了在新时代构建中国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时,守正创新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方向,呼吁大家共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