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13 19:46点击:24
现实主义为什么优于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作者:朱云川
有人对朱老师说: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不能从字面理解。唯是指本源。当然传统观念是错误的,但决不是某某理解的那样。即不是唯一,或只有的意思。
朱老师答: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提纲》指出: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怎么才算从主体方面去正确理解呢?
根据社会发展模式论,对自然人(活人)而言:A=基因(精),B=肉体(气),C=意识(神)。
那么,形而上学=B|C,简记为B+C;唯物主义= B(B|C),简记为BBC;唯心主义=C(B|C),简记为CBC;现实主义=A(B|C),简记为ABC。
概言之,唯物主义BBC和唯心主义CBC,都属于形而上学B+C的大类;现实主义ABC,属于A+B+C大类。在能动性方面,唯心主义更优于唯物主义。
活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动态系统,把人还原成物质,就等于死人,肯定是不正确的。对活人的那些事情,难道要从泥土讲起吗?泥土或者水这个本源,对活人意义不大,这就是唯物主义的荒谬之处。
《现实主义为什么优于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一、追根溯源:传统哲学概念的局限与新视角的提出
在哲学的浩瀚星空中,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长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然而,随着对哲学思考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传统的理解或许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从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的批判可以看出,旧唯物主义存在着忽视人的主体能动性的问题,而唯心主义则是抽象地发展了能动的方面却脱离了现实的感性活动。形而上学往往将事物片面地归结为某种固定的形式,难以全面把握事物的本质。
朱老师提出的基于社会发展模式论的新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这些哲学概念的新视角。
根据这种理论,对于自然人(活人)而言,存在着A = 基因(精),B = 肉体(气),C = 意识(神)的划分。这种划分打破了传统的简单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让我们能从一个更加全面、动态的角度去看待哲学概念。
二、现实主义的内涵:全面而动态的考量
现实主义被定义为ABC,即A(B|C)。这意味着现实主义将基因(精)纳入考量范围,同时综合了肉体(气)和意识(神)的关系。与唯物主义BBC、唯心主义CBC和形而上学B + C相比,现实主义具有独特的优势。
首先,现实主义不像唯物主义那样,仅仅聚焦于肉体(B)及其与意识(C)的关系,将活人简单地还原为物质,与死人何异?
例如,唯物主义在解释人的行为和社会现象时,如果仅仅从物质的角度出发,就如同只看到了机器的零件,却忽略了机器运行的动力源和操作指令。
对于活人这个复杂的动态系统,仅仅从物质角度出发是远远不够的。
泥土或者水等物质本源虽然是构成人体的基础,但对于活人在社会中的行为、思想和发展,其意义是非常有限的。
其次,现实主义也不同于唯心主义。唯心主义CBC过度强调意识(C)的主导作用,脱离了现实的感性活动。
虽然唯心主义在能动性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它往往忽视了物质基础的制约。就像空中楼阁,虽然想象丰富,但缺乏根基。
而现实主义中的基因(A)要素的加入,使得它在考虑意识的能动性时,不会脱离肉体这个物质基础以及基因所蕴含的先天因素。
再者,形而上学B + C将事物简单归结为肉体和意识的组合,这种观点是片面和静态的。
它没有考虑到基因(A)这个在生命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因素,也没有从动态的、系统的角度去看待肉体和意识之间的相互关系。
现实主义则不同,它把活人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动态系统,ABC三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更符合生命和社会现象的实际情况。
三、现实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更贴近真实的解释力
在现实生活中,现实主义的优越性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教育领域,唯物主义可能只强调教育资源(物质层面)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唯心主义可能过度关注学生的主观意愿(意识层面),而形而上学可能只是简单地看待教育中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肉体与意识的关系)。
然而,现实主义会考虑到学生的基因天赋(A)、教育资源和身体条件(B)以及学生的学习意愿和思想状态(C)之间的相互关系。
比如,一个具有音乐天赋基因(A)的学生,在良好的音乐教育资源(B)和强烈的音乐学习兴趣(C)的共同作用下,更有可能在音乐领域取得成就。
在社会发展方面,唯物主义可能只注重物质生产资料的发展,唯心主义可能过于强调思想变革的作用,形而上学可能只是机械地看待社会结构中的不同要素。
而现实主义会综合考虑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基因(A)、物质基础(B)和民众的思想意识(C)。一个有着创新文化基因(A)、坚实的工业基础(B)和积极进取的国民意识(C)的国家,在科技竞争中就更具优势。
四、结论:现实主义的全面性与适应性
综上所述,现实主义之所以优于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是因为它具有更全面的考量和更强的适应性。它突破了传统哲学概念的局限性,从一个更加系统、动态的角度看待活人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现象。
现实主义ABC的概念,将基因、肉体和意识三个要素有机结合,既避免了唯物主义的片面物质化,又克服了唯心主义的脱离现实基础,同时也弥补了形而上学的静态片面性。
在现代社会的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现实主义能够更好地解释和指导我们的生活、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哲学思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