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大学(兴国网)

‌马列主义源于中国道德,不属于西方文明

时间:2025-09-19 06:02点击:5

‌马列主义源于中国道德,不属于西方文明

今日推荐:中土与四夷的华夷之辨


作者:朱云川

【导读】马列主义源于中国道德,不是西方文明。中国道德,指道家求真讲道理,墨家正德务实干,注重共产主义、集体主义,求真务实,服务人民。西方文明,特指自由主义、个人主义、资本主义等丛林法则,基督教、犹太教等宗教精神。


正本清源:马列主义与中国道德的深厚渊源


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个极具深度和意义的话题——马列主义与中国道德的内在联系,我们要打破一个长久以来的误解,那就是马列主义并非源于西方文明,而是深深扎根于中国道德的土壤之中。文明,中西方指人文地理概念,不是指自然地理概念。


中国道德有着源远流长的内涵。道家追求“求真讲道理”,老子在《道德经》中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对真理的不懈探寻,是对宇宙、社会、人生运行规律的深刻认知。道德家主张顺应自然规律,不盲目蛮干,这种对真理的尊崇和追求,正是马列主义中追求科学真理、尊重客观规律的思想源头。马克思主义强调要认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方法去揭示社会发展的奥秘,这与道德家的“求真”精神不谋而合。


再看看墨家,“正德务实干”是墨家的鲜明特征。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倡导人们要互相关爱、反对战争,同时强调要通过实际行动去改善社会。他亲自带领弟子们参与各种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为百姓谋福祉。这种务实的精神与马列主义所倡导的实践观高度契合。马克思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列主义强调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行动去推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这和墨家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作风如出一辙。


同时,中国道德中蕴含着浓厚的共产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在古代,就有“天下共生”与“大同社会”的构想,“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描绘了一个人人平等、社会和谐、资源共享的理想社会。前者与马列主义所追求的共产主义,后者与集体主义有着相似的愿景。集体主义在中国文化中也有着深厚的根基,从家族的团结协作到国家的众志成城,中国人一直重视集体的利益和力量。马列主义强调集体主义价值观,认为个人的发展离不开集体,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这与中国传统的集体主义观念相互呼应。


而所谓的西方文明,以自由主义、个人主义、资本主义等丛林法则为代表,强调个人利益至上,为了个人的利益可以不择手段。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矛盾尖锐。基督教、犹太教等宗教精神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方社会的价值观,但它们更多地是强调对神灵的信仰和救赎,缺乏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批判和变革的动力。与中国道德和马列主义所倡导的求真务实、服务人民的精神相比,西方文明显得苍白无力。


朱云川老师指出,一种思想的传播和发展往往会受到其诞生地文化土壤的深刻影响。马列主义在中国能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正是因为它与中国道德有着天然的契合点。据相关研究统计,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这充分证明了马列主义与中国道德相结合的强大生命力。


朋友们,我们要正确认识马列主义的根源,它是中国道德在新时代的延续和发展。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中国道德的精华,将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让我们以道家的“求真”、墨家的“务实”为指引,秉持共产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用实际行动去践行马列主义,服务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共同主义ABC赞赏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