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大学(兴国网)

一粒青盐:‌年轻人何以会患上精神残疾的流行病

时间:2024-11-08 09:36点击:140

  盐族 2024年11月07日

  明明是一步一步将你逼向绝境

  我们偏说是你自己不够强大

  文|一粒青盐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数据显示,中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有研究数据披露,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症都会提高人口死亡率。

  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沉重而又不愿直面的社会问题:

  如何在现代处境下,维护人格的尊严,过上安稳的日子?

  如果不能回答好这个问题,任由“金钱至上观”“社会冷漠症”蔓延至每个家庭,冲击到整个社会,加之官僚化的评价机制不断泛化而导致社会公平正义的缺失,人们将彻底失去对家庭与社会的精神信任与安全情怀,一旦遭遇社会的误解或个人生活的失意无助之时,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变成潜在的抑郁症患者。

  更为严峻的是,数据显示 9500万抑郁症患者中,18岁以下青少年占据了很高的比例。

  青少年何以会成为抑郁症重灾人群呢?

  我们先看看农村青少年的生存困境。

  这些年来,农村青年的生存显得异常艰难,这些人年少时大多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加之乡村教育的集体溃败,很多初中毕业就进入社会,继续读书的也多被分流至中专、技校和职高。虽然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财力,但是效果的显现还得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因为少时教育的缺失,很多农村孩子长年累月刷手机,不但荒废了学业,更荒废了对人生的思考,很多农村孩子几乎都不知道学校之外的现代城市的真实生活是个什么样子,也没有考虑过自己有没有能力在城市中生活下去,更别说提前为自己在城市谋生积累能力和经验了。

  残酷的是,农村孩子一毕业,他们的父母就不管了。农村父母既不会给孩子安排工作,也不会安排住处,通常也不会再给钱,甚至还希望孩子拿钱回家,基本上不会想到要给孩子立足城市提供财力物力的支持。

  更糟糕的是,农村孩子如果不能在城市立足,那就无处可去了。因为他们在城里没有栖身之所,混不住就只能回村里,回到父母的老房子里去。

  而农村父母大多是不会考虑孩子的情感需求的,他们只看实际所得,只信奉“付出就要有回报”这个事实。养了二十几年,上学花了那么多钱,孩子长大了就必须去挣钱,窝在家里就是个“废物”。

  “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农村”,这句无奈的感叹是很多农村青年走出校门那一刻才深切感受到的。城市混不住,农村回不去,顷刻之间,人生就走入了绝境。

  我们再看看城市青少年的精神处境,似乎比农村青少年也好不到哪里去。

  患抑郁症的城市青少年也有不少,初中生和高中生占了不小比例,这些城市孩子患病的根由大多是因为学业的压力太大。

  如果说运动员是牺牲身体健康来换取奖牌,那么尖子生不仅是牺牲身体健康,更兼牺牲心理健康。他们往往以心理残疾为代价来换取所谓优质学位。

  与此同时,数量更为庞大的差生群体,他们一直在公开的歧视中生活,没有起码的尊严,没有起码的自信,他们比之尖子生更悲剧。

  无论尖子生,还是所谓差等生,他们的命运并没有根本的差异,他们都是千疮百孔。

  我们的社会体系、教育体系不是均衡的网状结构,而是典型的金字塔,越往下机会越少,越往下资源越少。

  所以每个人都必须削尖了脑袋往上钻,必须让自己成为人上人。不是人上人就会是人下人,这种风险让每个人都不寒而栗。

  于此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那么恐惧,那么浮躁。就好像背后有一个无形的血盆大口等着,谁落到后面谁就会被吃掉,我们只好没完没了地你追我赶,甚至不惜彼此践踏。

  这样一来,社会关系也就日渐冷漠险恶。

  我们在全力维持经济增长之时,却似乎忽略了社会伦理契约关系的维护,我们不得不在现实语境中重新思考“生命”和“正义”问题,从家之礼、人之义、国之法理解现代中国人的幸福与尊严。

  有位学者基于对自杀问题的研究,发现很多自杀行为并非源于公众一般认为的精神问题,一部分自杀行为其实带有怨气,是通过惩罚自己来报复别人。

  这一方面折射出社会在公平正义方面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对社会冷漠或家庭冷漠的反抗。

  这位学者认为,在告别传统社会的现代中国,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社会观念,即:社会是冷漠、残酷、弱肉强食的空间。

  “社会冷漠症”之所以盛行,在于以经济增长为导向之下,趋于技术化官僚化的评价机制不断泛化,从手段变为目的。而在社会陌生化的过程中,精神秩序的构建却没有跟上。

  我们不仅需要理解现代价值观念并反思其文化基础,还需要注意中国的特殊性,在中国的家庭、国家、社会的完整体系中,给这些现代观念找寻合适的位置,形成一种合理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自严复翻译《天演论》以来,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观念深入人心,在近代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危机意识影响下,激进的个人主义猝然形成。三纲五常、儒家义理、家庭宗族都成了封建腐朽的代名词,被扫进了历史的尘埃。

  100多年后,当面对文化、伦理秩序重建的时候,却骤然发现,这种重建举步维艰。中国人的人伦关系遭遇了空前的危机,人与人之间虚伪的关系随处可见,社会上道德堕落的事件时有发生。做事不讲规则,不择手段,子女不孝顺父母,父母不尊重子女的事件充斥在我们生活的细微环境之中,无一死角。

  《人伦的“解体”》一书中有段话是这样说的:

  这是一个文明空前发达的社会,但人类生活的一些方面却回到了混同于禽兽的状态。其实根本的原因是,这种进步是在文明与自然高度分裂的状态下达到的。正是由于这种高度分裂,在精神性创造达到极其崇高的境界之时,那些固守尘世生活的人们似乎显得尤其粗鄙和庸俗。本来是为了淳化道德、敦厚人情的礼节,现在却显得极其虚伪、平庸、装腔作势、俗不可耐。

  当务之急,我们应该思考,在现代文明下,人伦关系该如何重新找到妥当的位置。


共同主义ABC赞赏码.jpg